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既包括“生于忧患、死于安乐”的忧患意识,又内涵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家国情怀;既有对“尸位素餐”行径的无情鞭笞,又有对“舍生取义”行为的认同褒扬;既有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提倡,也有“锲而不舍、金石可镂”的坚守。担当尽责的文化传承,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,包含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基因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,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深厚滋养和文化软实力。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,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,必须坚定文化自信,善于从责任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和文化营养,肩负起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使命,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为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提供坚强保证。
从责任文化中传承和弘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
忧患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,也是责任文化的具体体现。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苦难、常怀忧思的民族,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,始终牢记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“生于忧患、死于安乐”的经验教训,深刻总结出“安而不忘危、存而不忘亡、治而不忘乱”的哲学智慧,充分体现了心系民族前途命运的强烈危机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。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,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各种磨难而不衰,才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。
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、长于忧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。一代代共产党人在长期复杂艰苦的斗争环境中,正是继承、保持了强烈的忧患意识,才一次次化解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,引领了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,就是忧党、忧国、忧民意识,这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担当。”他多次分析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,总结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,强调如果腐败问题愈演愈烈,最终必然亡党亡国;不正之风如果反弹,后果不堪设想,一次次向全党敲响警钟。
历史使命越光荣,奋斗目标越宏伟,执政环境越复杂,越要增强忧患意识,越要从严治党。当前,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,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。四川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强调,我省党的建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,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意识,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、深沉的使命忧患感,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。一方面,充分看到和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积极成效,始终保持“四个足够自信”;另一方面,充分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,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保持足够清醒,政治警觉性须臾不可懈怠,政治定力时刻不能放松,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,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斗争。
从责任文化中传承和弘扬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
中国历史上,涌现出无数刚正不阿的直臣廉吏,他们那种不畏强权、敢于斗争的铮铮风骨,是对中国责任文化最好的诠释和注解。翻开历史,从“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”的高尚情操,到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大义凛然,到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英雄气概,再到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政治情怀,无不延续着责任文化的精神血脉。
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,就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,确保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面对一个时期以来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,以猛药去疴、重典治乱的决心,以刮骨疗毒、壮士断腕的勇气,集中整饬党风,严厉惩治腐败,净化党内政治生态,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,赢得了党心民心,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。近年来,四川省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,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、正风肃纪、刷新吏治的攻坚战,全省风清气正、崇廉尚实、干事创业、遵纪守法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。
纪检机关的职责使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,决定了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,坚决履行好党章赋予的职责。纪检机关是政治机关,站稳政治立场是责任担当的首要前提。要切实增强“四个意识”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,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、全党的核心地位,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零容忍,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。坚持铁面执纪,善于把握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绝不当“太平官”“老好人”。近年来,我省先后出台《关于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》《党风廉政建设纪委监督责任追究办法》,追究监督责任落实不力259起、处理388人,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5人。
从责任文化中传承和弘扬锲而不舍的坚强定力
责任文化不仅弘扬敢于担当,更强调担当“贵在有恒”。从古代卷帙浩繁的典籍中,我们常常读到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“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”“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”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等名言警句,“精卫填海”“愚公移山”等传统寓言故事经常萦绕耳边。这些名言和故事阐述的就是锲而不舍的韧劲和持之以恒的坚守。
中国共产党在革命、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,之所以能够跨过一道道坎,取得一个个胜利,正在于对锲而不舍精神的继承和弘扬。四年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,再一次诠释和注解了锲而不舍精神的重要性。新一届党中央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开局起步,从贺卡、月饼等看似不起眼的“小事”、“细节”抓起,紧紧盯住“四风”不动摇,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,刹住了久刹不住的歪风邪气,攻克了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,党风政风为之一新,党心民心为之一振。近年来,四川省先后实施“七项专项治理”、“9+X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、巡视整改“五项专项整治”、三项整改落实“回头看”,今年又开展了“红包礼金专项整治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667件,处理4440人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党风廉洁建设社会评价指数达84.65,创历史新高。
与腐败和不正之风作斗争,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同人性的弱点作斗争,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回潮,我们正在进行的必将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和持久战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扬“钉钉子”精神,锲而不舍地抓下去,经常抓、长期抓、反复抓,有静气、不刮风、不搞运动,认准正确方向,踩着不变的步伐,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,把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。
从责任文化中传承和弘扬修身齐家的优良传统
修齐治平,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学,修身齐家是基础,而后才能治国平天下。修身齐家,不仅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,还起到引导社风民风的重要作用,既是一种自修,更是一种责任。历史上,不仅有“吾日三省吾身”“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”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自省也”等倡导修身齐家的名言广为传颂,更有“其身正、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、虽令不从”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”等主张以官德引领社会风气的官箴流传千古。
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注重修身齐家的重要性,倡导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威、以德服众,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,坚定理想信念,增强党性修养。四年来,我们党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、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、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,目的就是通过党性锤炼,确保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。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引用“修其心、治其身,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”来强调修身的重要性,要求全党同志要认真解决好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“总开关”问题,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“钙”,还以身作则、身体力行,为全党、全社会竖起标杆。
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,增强修身齐家的责任自觉。一方面增强修身的自觉,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,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准则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,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,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,做到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;另一方面增强齐家的自觉,狠抓家庭、家教、家风建设,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,做到家教严、家风正。今年我省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若干措施》,专门对领导干部配偶、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规范,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集中清理,目的就是督促领导干部廉洁齐家,让家成为干事创业的坚强后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