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山之石
当前位置:首页 » 廉洁能投 » 他山之石

许大勇应成为“两学一做”的一面镜子

文章来源: 四川能投   发布时间: 2016-06-12 16:01:35   点击次数:

今年4月1日是四川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许大勇去世一周年的日子。省纪委监察厅“廉洁四川”网站推出“用39岁短暂人生定格忠诚、干净、担当——向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许大勇同志学习”专题网页,搭建网上学习阵地,开展“我为大勇献枝花”网上缅怀活动,掀起学习许大勇同志先进事迹的新一轮热潮。(

许大勇生前先后担任执法监察室主任、第二纪检监察室主任,2015年4月1日因车祸不幸去世。2015年11月18日,经中共四川省纪委、四川省监察厅研究,决定追授许大勇同志为“四川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”。 翻开许大勇短暂而又璀璨的人生轨迹,不难发现,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5年间,他廉洁奉公、敢于担当、恪尽职守、诚实履职,牵头查办各类案件20余件,积极参与库区移民和精准扶贫等重大工作,认真践行了好干部标准和“三严三实”要求,其清廉纪检干部形象深入民心。

坚守信仰、牢记宗旨,是刻在他心底的“座右铭”。“晴天一顶草帽一身土,雨天一双胶鞋一身泥。”2013年,许大勇被抽调参加青牛乡移民工作,负责帮助团结村35户移民限期搬迁。在帮扶工作中,许大勇和帮扶对象亲人般相处。哪家的工期到几时,最近需要多少砖,家里还有什么困难……许大勇每天奔走在建房工地和旧房拆除现场,统计最新情况,及时调整安排,随身的一个大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。不仅如此,他帮助过的贫困户、移民群众也始终牢记他的美好品质,感怀他们之间的干群深情,“虽然他干的都是他的本职工作,但是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却是雪中送炭!” 以许大勇同志为镜,就是要有一种使命意识,摆正自己的位置,真正把群众当主人,把自己当公仆,以真诚的付出赢得群众认可。

坚守职责、敢于斗争,是埋在他心底的“真本色”。有人认为纪检干部“不近人情”、刻板,其实许大勇很普通、很平凡,也因为很普通、很平凡而非常真实可信,可以通过对话感受他的正直与谦逊,甚至还可以互扫手机二维码成为微信好友。当然,面对贪腐,许大勇坚守职责、一身正气、敢于斗争。比如,2014年3月,许大勇带着5名纪检干部在白果乡一住就是1个月,他们白天走访村民、实地勘验,晚上核查村里2008年到2014年的所有账目,直至凌晨两三点。面对恐吓威胁,他淡然处之并回敬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,谁敢作奸犯科,必被绳之以法!”以许大勇同志为镜,就是改掉拈轻怕重、贪图安逸的毛病,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,随时展现“箭在弦上”的状态,永远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热忱。

坚守廉洁、廉洁奉公,是照见他心底的“试金石”。作为党和人民教育培养的好干部,许大勇同志对骄奢淫逸高度警惕,对廉政纪律有着清晰的底线。许大勇家两个存折、三张卡,存款一共才两千多元钱,却有三十多万的银行欠款;他勇穿着朴素,夏天就那么两件衬衣,冬天就一件棉袄。许大勇同志不仅严于律己,对家人也绝不开方便之门,他很低调、很谦逊,家里也很困难,妻子没有工作,妻妹、舅母和三个侄儿,都住他家。以许大勇同志为镜,就是要查找自己在勤以修身、俭以养德、廉洁自律方面同他的差距,不忘“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”的古训,常修立身之德、常思贪欲之害、常怀律己之心,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、干干净净做事。

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许大勇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用忠诚诠释了一个人民公仆的价值,用行动诠释了一个纪检干部干部的责任,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真诚奉献的壮丽赞歌,可以也应当成为“两学一做”的一面镜子。

四川能投巴中燃气发电有限公司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