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0年冬,邓小平率百色起义部队向中央苏区转移,1931年8月起先后担任瑞金县委书记、会昌临时县委书记、会寻安(即会昌、寻乌、安远)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务,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。他在赣南苏区战斗生活了四个春秋,留下了许多反腐倡廉的故事。
1931年9月,邓小平任瑞金县委书记期间,得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黄正利用职权搜刮勒索工人钱财的事后,当即组织人员调查核实。查清事实后,邓小平召开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干部会议,决定对黄正严肃处理。会上有的同志说黄正以前做过不少革命工作,建议对其从宽处理。邓小平毫不含糊地说:“这是原则问题,来不得感情用事,如让这种人继续呆在苏维埃政府里,只能败坏党和政府的声誉。”会议最终决定撤销黄正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职务,责令他向全县工人作检查,退赔所有款项。
黄正腐败问题的出现,引发了邓小平的深入思考。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,邓小平采取充实干部到县委监察机构,在县、区、乡设立举报箱,发动群众对干部的官僚主义、贪污浪费、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进行检举揭发等措施,进一步加强了反腐败的工作。
1932年7月,邓小平调任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。他经常深入三县调查研究、指导工作。有一天,邓小平到寻乌县视察工作,县委机关干部正打算弄点酒菜为前任书记饯行,为现任书记接风。邓小平知道后,连忙劝导:“党的干部服从组织需要,一切行动听指挥,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。干部交流是常有的事,不必大张旗鼓。再说,我们现在财政还很困难,干部要带头倡导节省运动。我提议一杯清茶话迎送。”
邓小平的一席话深深教育了寻乌县委的干部,在他提议下,县委改变了原先准备热闹一番的打算,并由他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迎送茶话会。
80多年前,邓小平坚决反对贪腐,在党员干部中倡导节俭务实,体现了一代共产党人一心为公、清正廉洁的高尚风范,对今天的党员干部,特别是领导干部仍然具有深远意义。